每一处工业遗產,都有一份属於自己的“歷史的天空”。在这个时空中存在的物、行动的人、发生的事,赋予了这处工业遗產独特的印记,使之具有了纪念属性。在工业遗產保护中,如何将储存於其中的“歷史数据”转化為“当代记忆”,让“歷史的天空”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活化利用中充分展现工业遗產的多重价值?对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保护“一堆一器”的行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新中国科技史和工业史上,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之作”、大名鼎鼎的“一堆一器”,作為我国建设的第一项原子能设施,生动标注着新中国的“硬实力”。从基础研究,到“两弹一艇”研制,再到和平利用原子能,“一堆一器”功不可没。虽然,通过报刊书本、影视荧屏,我们对“一堆一器”并不完全陌生。然而,当它们“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时,惊喜与感动依然油然而生,关於它们的故事与传奇、过往与现状,依然牵动人心。“一堆一器”,是一份沉甸甸的遗產。这份“厚重”,不仅源自它们拥有的能够包裹核能冲撞的坚实结构,更来自沉淀其中的科学力量和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
伴随着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如今,“一堆一器”已成為歷史坐标和守望者。但这并不代表湮没与荒废。借由“一堆一器”的推动而孕育生长的新生代技术与设施,延续着创造力,不断為它们注入新的内涵,让它们能够以新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再次“对接”。
坐落在“一堆一器”原址附近的中国核工业博物馆,就像是“一堆一器”敞开的心扉。在这裡,以“一堆一器”為圆点,通过场景再造,构筑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包容度的公共文化空间。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展陈,鐘情於新中国发展史的观者,可以重温中国科学家接力奋斗创造奇跡的故事,感悟“两弹一星”精神﹔渴望攀登科学高峰的少年,可以了解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即便是随意瀏览,也可以於不经意间被“科普”,了解到核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神秘的核科技,神奇的核技术,神圣的核事业”,在“一堆一器”的讲述中得到了生动詮释。重大事件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园地,作為工业遗產,“一堆一器”在功能拓展中实现了价值增值,丰厚着城市的文化内涵。
讲好“故事”,留住“记忆”,在完成工业遗產所承载的传承使命中,“一堆一器”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生机,充沛了“活化”的力量。这个实例再次说明,“活化利用”是保护工业遗產、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途径。而“活化”的关键在於,能否通过内涵的挖掘与外延的延展,使工业遗產走入当下的生活,与现代思维產生互动。不管是携带着岁月特征的物质遗存,还是歷经时代风雨孕育而成的文化“内核”、精神现象,在新的时空、新的语境下,都需要找到适宜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叙事方法和呈现方式,让即便没有亲身经歷者,也可以通过重温与追忆產生感知与想象,延续情感与记忆,从而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
拥有工业遗產,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保护好工业遗產,传承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淀文化与精神,则体现着我们对歷史与文明的敬意、对未来的憧憬。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9月30日(国庆假期前一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2374.8万人次,环比增长27.5%,比2023年同期(中秋国庆节假期之前1日)下降5.6%,比2019年同期(国庆假期前一日)增长6.8%。 铁路客运量1728.3万人次,环比增长33%,比2023年同期增长6.8%,比2019年同期增长25.4%。…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乔雪峰)10月1日0时48分,一列满载卷钢的货运列车从位於涉县的邯钢新区驶出,开往邯郸市内的邯钢老厂区,这趟列车是中国铁路北京局创新运输模式,开行的东戌至邯郸固定编组循环货物列车(以下简称循环班列)。 据介绍,自今年6月28日开行至今(10月1日),中国铁路北京局开行循环班列已满三个月,期间共计开行93列、2790车,為邯钢成功打造了一条钢材运输“快速路”,对推动邯郸地区公转铁运输、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