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正式揭牌!
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6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今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报道,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正式揭牌成立,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毛宁介绍,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倡议,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

  国际红树林中心将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毛宁表示,中国将以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平台,深化与各方交流与合作,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副司长董冶介绍道,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成员国和观察员的紧密合作,收集总结全球红树林保护的优秀案例和先进做法,组织专家在全球红树林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和优先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制定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标准,适时开展跨国合作的科研项目。

  据悉,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

  中国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所在国家,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信息交流、科技合作、示范项目和能力建设等活动,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将以此为平台,深化与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两年来,深圳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深圳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103.08公顷,并在红树林保护、湿地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保护红树林其实就是在保护全球生态系统。”深圳大学大湾区红树林湿地研发中心研究员周海超的话语坚定有力。从曾经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成为生态保护热门关键词,周海超见证了红树林保护给深圳生态带来的变化。

  红树是深圳的“市树”。在周海超看来,红树林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集中的资源宝库之一,对其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深圳便积极投身于红树林保护工作。

  近两年,随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深圳在红树林保护方面更是精耕细作,这不仅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事实上,近两年,深圳通过举办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不断壮大红树林保护的“朋友圈”。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将红树林保护修复纳入林长制任务,在部分辖区成立“海岸带林长”,海陆统筹开展红树林保护。

  目前,深圳红树林总面积296.18公顷(不包含深汕合作区)。其中,已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的红树林面积185.3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 62.56%。在营造和修复方面,深圳更是超额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任务,为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10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红外相机数据采集,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活动身影。视频中,这只黑棕相间的小灵猫灵巧地穿梭于灌丛中。

  “小灵猫的现身,是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象征,更是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的体现。”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杨琼说。

  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水鸟栖息地保护等工作,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市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湿地保护工作上,深圳可谓不遗余力。得益于精心制定的湿地保护规划和生态监测措施,以及科学有效的举措,深圳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显着提升。

  据统计,深圳湿地涵养的植物已达67科148属219种,为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81科253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家园。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核心的深圳湾,已成为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衍,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上一篇:早前曾在缘来是游戏对不起我爱你特战荣耀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有着出色表现的林琳奇   下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若干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