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东岸尚景这又是什么梗?
时间:2023-01-22  浏览次数:663

  原创 海舟 非虚构时间 收录于合集#天文 4 个 #译文纪实 87 个 #海尔望远镜 2 个 #科学 2 个 #自然与人 7 个

  初光指的是打开新望远镜的遮光罩,让星光第一次落在反射镜和传感器上。想象一下天文学家第一次接收到遥远星辰带来的讯息,想来都令人激动不已。

  探索星辰的故事总让世界上的一些人着迷。相比此间的欢愉,他们更愿意把生命的大多数时光留给彼岸的世界。那是浩渺的宇宙,一个无边无际、充满魔力的世界。如同迷宫般的天体,有一种魅惑,吸引着一群对它们如痴如醉的人,为之付出无限的热爱。那么他们是谁?他们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带着好奇与憧憬,理查德·普雷斯顿踏上了寻访这群人的旅途。对于熟悉非虚构写作的读者来说,普雷斯顿的名字可谓耳熟能详。他是着名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的弟子,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血疫》,为普雷斯顿带来了足够耀眼的声誉,而他这次采写而成的《初光》,则是《血疫》前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首部非虚构着作。

  理查德·普雷斯顿,美国非虚构作家,着有《血疫》《血殇》《初光》《冷柜里的恶魔》等。《冷柜里的恶魔》将于2023年上市。

  在这部作品中,普雷斯顿展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艺和令人叹服的耐心与韧性,这是他用非虚构手法对科学题材的尝试,通常这样的题材令人棘手,不断出现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而他却能让作品变得好读耐看,这无疑是一种杰出的能力。

  普雷斯顿寻访的是一群捕捉星星的人,他们是天文学界的研究者、宇宙星辰的观察者,有着极致的理性与浪漫,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却也浑然一体。

  科学研究带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需要研究者忍受漫长的等待,而这种等待伴随着孤独与寂寞。在新成果未被发现前,日子显得平淡无奇,而科研的魅力又在于,可能会在某个瞬间忽然发现一个亮点,有时候这个亮点就足以让你载入史册,听起来是件如此炫酷的事,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做出成就,即便是一点点,也足以让人激动,何况是这些拥抱星辰大海的人。

  《初光》便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围绕着海尔望远镜和帕罗玛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展开。普雷斯顿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一个有些带着神秘色彩的群体。科学家的故事并没有那样激动人心,多数的情节甚至趋于琐细,可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往往会成为一次重大发现的铺垫。正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这部作品才能在更广阔的世界被读者发现,或许精彩的人物报道,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

  书名《初光》来自一个科学术语,根据书中的介绍,初光指的是打开新望远镜的遮光罩,让星光第一次落在反射镜和传感器上。想象一下天文学家第一次接收到遥远星辰带来的讯息,想来都令人激动不已。

  在天文学的世界里,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被无限拉长,距离以光年计,我们所看到的星辰图片,其实是一种怀旧。1光年的距离,在6万亿英里左右。高清度的天文望远镜在拍摄深空照片的时候,拍到的是过去的影像。深度观测被称为时间回溯,也就是说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镜所捕捉到的光是一种过去时,一些光甚至和宇宙一样古老,如同化石一般。它们带来了早期宇宙的讯息,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天文学家解开宇宙奥秘的一点线索。

  你可以把天空想象成一本万年历,里面写着无数个故事,它们一个迭一个,一直追溯到时间的起点。……你也可以把天空想象成一本书,纸页装订成一个章节,合起来讲述一个故事。

  如此说来,天文学真是极致浪漫的学科,它居然能追溯时空,去解读如此神奇的宇宙,这一切听起来不可思议。

  然而星辰的世界如此浩瀚,寻找心仪的目标无疑是大海捞针。极致浪漫的背后,是一群人漫长的等待。观察星辰的机会十分有限,它极大地受到天气的影响,即便如这些顶尖的天文学家,上镜观星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浪漫并非一蹴而就,为了这一刻,他们忐忑地等待着,谁也不知道成功的瞬间将何时到来,能做的只有努力缩小目标,依靠先进的工具和专业的知识,去赢得这如同赌博似的科研成果。

  这是一台巨型的机器,它的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办公楼,吉姆·冈恩,这位声名显赫的教授,在无数次观测星辰之后,面对海尔望远镜,仍然无法消除内心的惊诧之感。他管这个大家伙的主照相机叫“四管猎枪”,这个让他最为心爱的玩具。“四管猎枪”长5英尺,直径2.5英尺,重达1500磅,没有人会忽视这个大家伙,它是如此坚不可摧而不妥协,光是这身躯,便足以被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文望远镜之一。

  操作这个庞然巨物着实不易,帕洛玛天文台的高级夜班助理胡安·卡拉斯科,每次操作这台机器都是小心翼翼,像是完成一次次绝不容错的精密实验。

  他喊这个巨物叫“大眼睛”。尽管十余年的光景,他已经爬遍了这台望远镜的每一个角落,但他还是会觉得它神秘莫测。他觉得自身的存在相对海尔过于渺小,“人可有可无,望远镜则不是”。他把自己看成“大眼睛”的守护者,不容他人伤害,只给足够能使它发挥作用的人,虽然他还是会担心那些过于热情的天文学家。

  胡安决定着是否打开和关闭海尔望远镜的圆顶,他在许多事项上被赋予高于天文学家的权限,为了让天文实验圆满完成,他不得不变得专制一些,像个严苛的守门人。

  胡安盯着这群对星辰如痴如醉的人,这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纯粹之人。几十亿人关心地球表面,而有一万人关心除此之外的一切。尽管少不了人间的欲望和俗世的忧愁,在观星这件事上,他们只听从内心的声音,为此痴迷,永远专注。

  天文观测充满着偶然性,在这般浩瀚的世界,如何去锁定观测目标,进而有效地获取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谁也不敢自信满满。带着审慎的思考,他们开启了捕捉星辰的实验,一次,两次,三次……一次成功实验的背后,是许多次失败经验的累积,没能发现目标,总会让人有些沮丧,天文学家们互相打气,甚至带着戏谑的自嘲,在忐忑、兴奋、失落、专注中一次次经历苦楚与欢欣。

  普雷斯顿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极致入微的沉浸式写作以及严格的事实核查,这使得《初光》这部作品在事实和叙事上足以立定脚跟。真实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要义,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文学则是如虎添翼的存在。

  普雷斯顿的文字有着很强的在场感,作为一流的非虚构作家,他不会放过每一个能写入作品的单词,他擅长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来呈现人物的心理与神态。抛却平铺直叙的科普风格,他用紧凑的情节和几次精妙风趣的对话,来营造一种氛围。天文学的专业名词很多,仅是关于星系、星团等概念的介绍,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文学与科学的结合,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写得不生涩且好读,特别考验作家的功力。

  在推荐序中,天文学家余恒称赞《初光》“讲述的不只是故事,更是历史”。“每一个人物都真实立体,让我不时想起我所认识的同行。捧着它就仿佛进入海尔望远镜那令人屏息的高大穹顶中”。观星者多半是孤独的,一个美好夜晚的来临绝非不期而遇,而是一次次与美好擦肩而过的努力。所谓邂逅,需要运气,也需要足够用心。

  可观星者又是幸运的,在人们已然忘却何为好奇,何为纯粹的时候,他们提供了一种令人激动的信心,一种对于生活仍然抱有期待和赞美的信心。《初光》的简体中文版封面是一张纪实图片,图上的孩子好奇地拨动着眼前的天文望远镜,身后的橘色日光,在河滩水草的摇曳下,显得温柔而又神秘。

  面对浩瀚的宇宙,总会有无数的疑问萦绕在脑海,这番好奇也源自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宇宙的边缘需要有人来探寻,虽然不是人人都会成为天文学家,但这份好奇仍值得珍视,它会带着我们原初的能量,在天空这本万年历里,写下人类的追梦故事,愿好奇与我们常在。

  《初光》也是一部非虚构作品,讲述了天文学家如何寻找来自宇宙边缘的光。在大爆炸之后两亿年,宇宙中第一代恒星诞生,那里便是我们可观测宇宙的边缘。那些最初的光能帮助我们破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之谜。

  故事的核心是5米口径的海尔望远镜,也就是俗称的“大眼睛”。一个世纪前,“大眼睛”的设计和建造开启了帕洛玛天文台的传奇,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天文学发展。

  《初光》的主角是詹姆斯·冈恩,很多专业人员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天文学家。自1990年代起,冈恩启动斯隆数字巡天计划,用一架2.5米口径的望远镜扫描北半球的星空,目的是绘制一张彩色的三维电子宇宙地图。

  在他的领导下,这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巡天项目,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该项目拍摄了数亿个天体的图像以及数百万天体的光谱,并向全世界公开。这直接改变了天文学家的工作方式,天文学从此进入大数据时代。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英文博士学位,师从着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7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虚构作品《初光》,这本天文学题材的书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十年后,普雷斯顿推出了另一部科学写作经典《血疫》,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




上一篇:杨善洲先进事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下一篇:或字多两撇究竟什么情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