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第二届融媒体网评大赛】在“小修小补”中积基层治理尺寸功
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663

  曾经,小修小补的摊位遍布昆明大街小巷。自行车、雨伞、鞋……这些东西破损了,只要找到师傅,经过一番修理,又能用上一阵。街头“小修小补”已经融入昆明记忆。

  日前,在官渡区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设置了3个“引摊入市”便民利民点,并将一些走街串巷的商贩整合为蔬菜直销、家电修理、修锁配钥匙、衣物缝补等15家摊位,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将零散服务变为规范经营,将社区管理的“烦心事”变为服务居民的“暖心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无小事。亿万人民的小事,就是共产党人的大事,这是百年苦难辉煌的历史回响,也是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大小辩证法。“小修小补”是百姓需求,从事“小修小补”也是一种就业选择。它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能解决部分人的就业,是城镇烟火也是民生。“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刚需。“小修小补”一端连着普通百姓,承担着推动便利消费、服务保障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功能。

  在经济实力和社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曾经在城市快速发展中销声匿迹的“小修小补”有序回归,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智慧,有效释放基层治理效能,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坚持基层无小事,“小修小补”打开基层共建之新格局。共建强调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智慧和决定力量。一次次成功探索的背后,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危机感”的危机感,是尊重人民意愿,是认同人民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社会治理中强调共建,尤其要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活力。更需要通过无数“小修小补”民生事创新社会治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共建民生大工程。

  “小修小补”的摊位既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培育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也能增添就业岗位,体现各行各业劳动价值,是现代化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动实践。“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治理始终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直面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借鉴群众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智慧,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小修小补”回归生活不应只是简单的“昨日重现”,修鞋、配钥匙的“旧酒”也应装入基层治理的“新瓶”,与时俱进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生存空间。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单向管理,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找到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的平衡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百姓琐事,其实皆为国之要事。坚持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格局,破解基层治理小事,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也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意。在“小修小补”中积基层治理尺寸功,才能使全社会在保持秩序井然的同时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评论员 贾建荣)




上一篇:补单位、补个人社保补贴线年!   下一篇:增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信心和能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