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季度将进入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期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及以上事故
时间:2024-03-30  浏览次数:663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3月29日,在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云飞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亡人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随着天气转暖,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活跃,二季度将进入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期,同时迭加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假期,风险隐患交织,施工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污水处理、有限空间等领域的风险加大。

  高云飞提醒,各区、各行业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紧密结合季节特点和事故的规律,明确各自安全防范重点,突出做好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消防、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城市运行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防范,确保全市安全稳定。目前,北京正在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就是要通过“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着力消减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及以上事故。

  2024年1月29日,执法人员在对北京市某商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发现该单位没有对承租单位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没有对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由区应急管理局对该单位作出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周某作出罚款25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依据相关标准,该公司属于商贸行业,其上述违法行为被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高云飞提醒,各发包(出租)单位在开展外包外租活动时,一是要严格审核承包(承租)单位的资质,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职责,特别是对各自管理的区域、场所、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二是要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动火、吊装、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有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行为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承包(承租)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外包外租活动安全规范有序。

  2023年5月3日,执法人员对北京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焊工李某持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为伪造的证件。同时发现,该公司两名特种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作业证,过期未复审,证件处于失效状态。执法人员立即对该公司及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启动立案调查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对该单位作出罚款9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时,因涉嫌购买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将李某以涉嫌安全生产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高云飞提醒,广大生产经营者在开展特种作业活动时,一定要认真核查特种作业操作证件,无证、持假证和失效证件的特种作业人员禁止安排上岗作业。同步做好建立健全特种作业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人员操作技能培训、纠正违章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对焊接与热切割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风险较高的事项要坚决落实作业审批,安排专门人员现场监督。

  随着天气转暖,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活跃,二季度将进入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期,同时迭加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假期,风险隐患交织,施工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污水处理、有限空间等领域的风险加大。




上一篇:林海股份:2023年净利润13312万元同比增长4286%   下一篇:康平科技:2023年净利润49622万元同比增长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