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以“带权进城”破题城乡融合让农民进退有据安心扎根
时间:2025-03-05  浏览次数:663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要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同时要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我县创新实施“三大权”的备案制度,让农民“轻装上阵”融入城市,更推动当地特色产业辐射全国,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史玉珍是鲁权屯镇西王屯村村民,依托当地暖通空调产业,她与家人经过多年打拼,在乌鲁木齐成立公司,拥有了稳定的市场与客户,因为常年生活在乌鲁木齐,她多次想把户口迁过去,然而家里的十几亩地,130多平方米的小院,还有村集体的分红,又让她担心会丧失这些权益。

  农民财产权,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也是农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三大权”,我县抢抓机遇成为全省唯一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推出户籍转移备案证书制度,坚持城乡一体、实施产城融合,走出一条农民变市民、就地城镇化的武城路径。

  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淑莉告诉记者,给进城落户的农民发放证书,通过备案证书把农民他们该享有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在这个证书上实现证件化,统一的给农民来保留这三大权益。

  随后,我县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三本证书各归其所,为进城落户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在消除了后顾之忧后,全县近5年来每年都有近200人将户籍迁往城市,更催生了特色产业发展活力。

  鲁权屯镇能人返乡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詹振华告诉记者,不断壮大的产业为扩大就业和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在鲁权屯镇,家家都有人办企业、跑业务、进厂打工或外出安装,遍布全国的3万余名在外武商带动我镇农民在外地就业,共拥有产业工人约10万名。

  近年来,我县推动产城融合就地城镇化,在全国首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制度、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首创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机制,以“带权进城”破题城乡融合,让农民进退有据,安心扎根。

  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淑莉告诉记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保护农户对家庭承包耕地的承包权,自己如果不耕种的话,还可以对外流转,可以有土地流转的费用的收益,农村宅基的不动产证都是来保证农户对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他们房屋财产的这么一个权利,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来参与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分配。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农村宅基地不动产证近30万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外交部:中国人民从来不吃霸凌霸道那一套   下一篇:关于疡闸只谈遁究竟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