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个普通从业者的2月 看中国经济韧性
时间:2020-03-01  浏览次数:663

  编者按:本文来自《成都商报》,记者:袁野 费成鸿 许媛 俞瑶 吴丹若 陈成 杨佩雯,36氪经授权转发。

  他说:“什么是经济韧性?说到底还是要落在人的韧性上。疫情也不会动摇我们的乐观和坚持,不会动摇生产和经营。我这段时间的工作,就是韧性的体现。”

  他说:“我有信心能够渡过这次难关,我相信这次疫情很快就能结束,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积极的心态,赚钱这些事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这应该就是“韧性所在”。

  经济学家们经常说,中国经济韧性极强,疫情不可能造成持久影响。中国经济的韧性,本底究竟在哪儿?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持续半个多月追踪5个行业从业者。最终,我们认为找到了答案。

  老家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道桥镇洋湖村的龚利军说,这次疫情对国家也好,对个人也好,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被迫”放慢了脚步,在这个不可抗的因素面前停下来,真正地去思考一些事。自己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

  从2月9日联系龚利军,到2月26日这大半个月里,记者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关注他的行业、生活动态以及在疫情下所做的事。

  龚利军坚定地告诉记者,“我有信心能够渡过这次难关,我相信这次疫情很快就能结束,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积极的心态,赚钱这些事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这应该就是“韧性所在”。

  1月17日,龚利军从深圳出发返回老家过年。返回时,他在武汉停留了3天,而回家后一两天的时间里,疫情越来越严重,孝感告急!

  看着不断上升的感染人数,龚利军说:“我的世界像是被按下了暂停开关,什么也做不了,彻夜难眠”,“我知道这样的状态下去不是办法,我得努力调整自己”。到2月26日为止,龚利军已经在家待了37天。自我隔离结束后,他已经做了将近20天的义工了,每天早起晚归。

  此前的2月9日,龚利军曾告诉记者,公司所在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自己回不去,公司开不了工,原定2月3日开工已延迟到2月17日。而到了17日,复工时间成为未知数。

  据龚利军介绍,对他所在的行业,2月至3月有一个上半年的补货期和设计高峰,但因为疫情的影响,目前所有事情包括设计、生产全部处于停滞状态,但工资、房租仍是正常支出,因为现金流特别有限,公司压力其实挺大的,目前2至3月预估亏损超过100万元。

  为了复工,晟弘公司很早就提出了申请,公司上下努力准备所需的物资。2月24日,龚利军告诉记者,公司复工初审已经通过,部分同事到深圳后自我隔离已经结束,目前在家办公,已定于3月1日正式到公司办公。

  谈到公司主营业务方面的影响,龚利军说:“我们主要是做出口,国内这块业务因为和新年假期重叠,相对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是糖酒会的延期,原定的展位计划和销售计划都被打乱。另外,国外订单受疫情影响无法展开,全部对外业务都被搁置了”。

  “虽然现在物资、人力等调配存在着各种困难,但我们也在想办法让生产运转起来,所有的事都在一天天好转起来,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的。”龚利军说,对他们整个行业复工率较其他服务行业低,但是现在总体已经在恢复当中。

  “我仍然有信心能够渡过这次难关,我相信这次疫情很快就能结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积极的心态,赚钱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龚利军肯定地说。

  “创业者”是80后杨健一个标签,他是生鲜领域大数据平台源本生鲜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而他另一个极为明显的标签,则是美剧《权利的游戏》的资深影迷。和记者的对话时,他的开场白就改编自剧中的经典台词“凛冬将至”:“希望寒冬将过”。

  他兴奋地和记者分享到,这个客户让他很有触动:“他们(客户)甚至还没开业,却告诉我,现在是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准备,为即将到来的行业调整做准备。”在杨健看来,这不仅仅在于新签了一个客户,而是农副产品贸易商对数字化需求的整体认知都有所提高。

  杨健是源本生鲜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源本生鲜是一家专注促进农副产品效率、食品安全防控能力提升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服务于12万企业级用户,给B端企业提供食品溯源、食品检测、农产品供应链等服务。

  2月3日,法定春节假期一结束,杨健就和同事们开始远程复工。作为一个平台型科技企业的副总裁,杨健既要管理企业的日常运营,又要提前对企业未来的走向做预判,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

  他告诉记者,复工至今,他带领同事做的最基础的工作是进行平台的日常运营。虽然受疫情影响,但还是有部分企业在上班,并使用其平台处理业务。“所以哪怕只有一家企业,我们也要保证平台的平稳运行。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好好‘唱歌’。”

  在多次的采访沟通中,杨健数次用到“冬天”来描述企业和行业的处境。杨健认为,目前的“难”在于客观事实,很多客户企业还未完全复工,将对企业的营收造成直接影响。一是新客户的签约较少,二是他介绍,针对平台里的老客户,也会把年费的续费时间推迟。

  但同时,杨健认为,疫情期间,也让更多企业意识到食品安全和农产品供应链这‘两条腿’的重要性。”杨健说,他通过疫情看到更多的则是机遇。“随着情况的逐渐好转,我们的市场机会也渐渐增加。”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杨健在疫情期间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对同事们进行持续的培训,思考政策对行业的要求,以及企业差异化竞争的突破点。“其实还是要回到食品安全、农产品供应链这‘两条腿’上,对这‘两条腿’进行包括产品创新、运营创新、市场创新等多方面的持续锻炼,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2月1日早上8点半,陈远刚告别担忧的家人,春节后第一次到岗。从成都双流的住宅到公司,11公里的路程只花了18分钟。路上的景象让他百味杂陈,“一个行人都没有,车辆也基本没有。平时上班加上堵车要花40分钟,心头毛焦火辣的,现在畅通无阻我却比堵车更不舒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场缩短营业时间乃至关闭,餐饮、电影、旅游等行业肉眼可见地陷入困境……不过身处保障“菜篮子”民生商品供应重点企业,陈远刚却表示,“我们没那个时间悲观,要靠行动把企业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远刚年三十接到通知,正月初八就提前上岗,比正常情况提前了5天。之后的每一天都有开不完的电话会议,员工返岗和恢复生产的问题更是堆积如山。

  由于全国饲料供应紧张,加上一些工厂未完全恢复生产,甚至几家工厂还未复产,铁骑力士集团饲料事业部存在一定供货压力。没有复产的公司在加强与当地各部门的沟通,完善防控措施和消毒设施的投入,基本恢复生产的工厂每天都加班加点,从早上6点一直生产到晚上11点。陈远刚这样的后勤人员也提前一个半小时上班,延迟两个小时下班。“我一个人走的时候通常在6点以后,天色渐暗,听到背后机器运转的声音,心头感到特别踏实。”

  直到2月21日,他整理完成了需要提交给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工厂情况报表,才停下来喘了一口气。这时,饲料厂已基本进入正轨,乐观的情绪蔓延开来。

  “什么是经济韧性?说到底还是要落在人的韧性上。”陈远刚说,“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会动摇我们的乐观和坚持,不会动摇生产和经营。”他认真地说,“我这段时间的工作,就是韧性的体现。”

  “我们80后不知不觉经历了很多历史瞬间,但我始终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经济的创新和活力都很足。”叶爽是成都网红餐厅“饮善制面”和“饮善咖啡”的创始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本以为已经成功踏足餐饮界的他有点措手不及。员工支出,店铺成本,原料开销……一切疫情中餐饮企业面临到的困境他一个不差地体验了一遍。

  但他依然每天准时为华西医院送去50杯免费的咖啡,每天工作到夜晚,调整外送餐食方案。他不悲观,甚至对记者表示,即使这样还能撑一年。他说,目前咖啡馆的复工申请已经提交了,外卖订单从低迷到现在也有所回升了,他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疫情发生后,包括万达、万科、苏宁在内的众多企业都很快宣布了免租政策,叶爽部分店铺也减免了一些房租。但叶爽内心知道,房租不可能一直减免下去,在疫情没有全面控制住的情况下,恢复堂食还遥遥无期。

  如何“自救”是摆在叶爽面前最大的命题。疫情期间,传统堂食餐饮店几乎都靠外卖打开销路,就连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都靠外卖打开市场,前不久更低调开业一家外卖专卖店。

  叶爽当然也考虑过外卖,而对于面食而言,外卖最难的是面臊分离,面食店也并不是没有外卖计划,“我们以前就有全国化配送的想法,但要找工厂,产品也需要标准化出品,所以一直还在摸索,疫情期间既然没有其他事做,不如认真把这件事做完。”

  下午开视频会议,找合作的工厂一一确认事项,晚上再开视频会议沟通,常常一不留神就到深夜11点。但进展比叶爽想象缓慢,“受疫情影响,很多工厂无法正常开工,这又会影响外卖进度。”叶爽知道自己等不下去了,干脆想到了自建中央厨房,“我们的餐饮店本来就是明厨,现在不开业,我们就把其中一家面食实体店改造成了无菌厨房。把原来所有的出口改造成封闭,只留单一出口,按无菌厨房标准进行消毒。”属于叶爽的中央厨房成型。

  此前面馆都是标准化出品,所以叶爽在外卖口味上并不需花另外的时间。但如何包装,如何设计又是一道新的难题。叶爽和团队尝试了无数个版本,终于有了现在的最终版。推出市场后,第一天的反响还不错,订单量达到了近200单,但之后几天有些回落,“平时都是线下和食客打交道,真的到了线上,沟通起来还不太熟练。”叶爽自我剖析,而线上的点单配送流程对叶爽来说也是新的尝试,一切都要再学习。“这订单量又在回升了,咖啡馆的复工申请也提交了。”叶爽希望满满。

  1月24日,文旅部下发相关通知,各地旅游企业暂停经营活动。疫情发生后,记者多次采访栾进,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他作为旅游从业人士的2月:从最初乐观预计“2月17日真正到办公室上班”,再到如今决定全社3月停工,员工仅发放基本的生活费。

  不过,他们没有放弃,反而是蛰伏下来,员工的线上培训从法律到业务、再到语言,等未来行业出现转折点时,他们在蛰伏时期走过的每一步都会成为攀上高峰的基石。

  对于旅游行业的人来说,因为业务繁忙,员工很难抽出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以九龙分社为例,分社往往是把业务知识散落到早会或者周会,对员工进行较为分散的培训。

  而这次的疫情,即便对于旅游行业是一个重创,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旅游业人的最佳“蛰伏期”。

  从原定复工日起到2月下旬,九龙分社的员工们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线上培训,不仅仅是业务方面的培训,还涉及到法律培训,以及语言培训。

  在栾进的计划中,旅行社原定于2月17日复工,员工们从“云办公”状态回归到办公室。但是,由于复工申请未得到批准,复工的时间一拖再拖。

  2月23日,栾进告诉记者,在2月的最后一周,公司所有人放休年假5天;同时,全公司准备在3月停工,员工只发生活费(成都市平均工资的70%),预计到4月才能恢复。

  其实,困难不是突然出现的。早在2月初,旅行社的经营已经出现困难,但当时考虑到员工,2月没有实行“停工待业”,工资仍然照常发放。

  2月末,栾进将当初预计的恢复时间往后推了一些,“我们现在来看的线月上旬逐步恢复,达不到旺季的水平。因为按照现在的开学时间来看,暑假可能会延后。如果七、八月能恢复到以前的80%,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

  “等疫情彻底过去以后,旅游行业会有一个反弹。它可能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是‘爆发式’的,但是市场会在夏天慢慢地恢复回来。”栾进说。

  宏观经济专家常说中国经济有较强的韧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业中每一个不屈服于眼前困难的个体,就是中国经济的韧性。

  期待您加入36氪官方创始人社群EClub,链接有价值的创业者与投资人,让创业更简单!详情请戳。




上一篇:友盟+洞察:疫情期数据图表背后的七个方法、三驾马车与一个工具   下一篇:200亿投资总监解读A股:股市后续还有机会但有两个风险点要注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