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高敬亭被错杀他真的被冤枉了吗?其实并不全是
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663

  1952年2月,毛主席南巡经过皖中,在当地进行了一番调研。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在汇报工作时提了句:高敬亭同志在这里影响很大,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常提到他。

  毛主席本来微笑的面容,听后瞬间涌上悲痛,叹息了一声:高敬亭不该杀,中央发电叫不杀,他们不听,还是杀了。此事再加上高敬亭被杀前延安致电的“枪下留人”,让这位在大别山征战多年的老革命充满了悲情色彩。

  当年高敬亭的指挥能力很强,职务比另一位新四军名将粟裕要高,麾下的人也要比粟裕多,因此很多人叹息说如果他不死,成就或许不在粟裕之下。这种没有发生的事谁都说不好,本文就是想讨论一下,高敬亭之死,真的纯属冤枉吗?

  高敬亭1907年出生于河南新县,参加过黄麻起义,不过早期在牛人辈出的鄂豫皖苏区,他还不算突出。直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因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转移后,高敬亭才真正地大显身手。

  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只有一少部分人留守,高敬亭被任命为重建后的红25军75师政委。1934年局势再度恶化,红25军主力也出走了,高敬亭还是留了下来,此时的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成根据地级别最高的领导。

  为能更好地发展,他把为数不多的人员拉起来重组红28军,开始承担全面领导鄂豫皖边区党、政、军的重任。

  即使在敌人的重重包围、多次进攻下,他依然率部在大别山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这个能力和勇气不是一般人有的。

  毛主席对他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极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1937年9月,两党达成了合作的相关事宜,高敬亭率部下山接受改编,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主力,此时的他麾下朋友1500余人,是整个新四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支队。

  后来的一年多抗日经历,高敬亭充分运用了自己总结出来的游击战术,与日寇、日伪战斗接近百次,规模达到上千人的对战有四次,共歼灭1700多名日军及4000多名伪军。

  如此突出的成绩,也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的加入,高敬亭在被杀之前,第四支队已扩张到了8000多人,还是新四军里最强的支队。

  从贡献来看,他是非常突出的,同时期的粟裕也没办法跟他相比。然而人无完人,高敬亭也的的确确犯下过错误,尤其是长期独立作战后,他更有了拥兵自重的趋势。

  1932年红四方面军转移,剩下的人重建了红25军,下辖74师、75师,74师师长是徐海东,政委是戴季英,戴季英通过肃反错杀了不少人。75师师长是姚家芳,政委是高敬亭,高敬亭比戴季英更狠,他通过肃反把包括师长姚家芳在内的近千名指战员处死了。

  后来红25军转移,高敬亭只能奔赴皖西与坚持在此斗争的红82师汇合并出任师政委。然而没过多久他就以肃清“第三党”为由把师长林维先抓了起来。

  本来高敬亭准备将林维先处决,但红82师大部分指战员都在求情,高敬亭也不敢惹众怒,就退了一步把林维先发配到了苦工队。也幸好如此,否则新中国就会少一个开国中将。

  红28军接受改编后,中央准备派郑位三去担任第四支队副司令员(实际是政委)、肖望东去担任政治部主任。郑位三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属于高敬亭的老上级。

  但是,郑位三到达第四支队后,代表中央批评了高敬亭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这惹得高敬亭极为不快。他认为,这支部队完全是自己坚持下来才能发展到如此的,突然调来个人就对自己批评,那将来岂不是一直被人压在头上?

  所以他拒绝郑位三到第四支队任职,要求延安将戴季英调来与自己搭档。当时中央为了第四支队能迅速出动抗日发展,就答应了。

  当时军委已经下了命令要求第四支队迅速东进,但高敬亭想尽办法推脱,戴季英抵达的当晚就与他发生了争执,要求他服从中央。

  两党合作之初,为了军队编制统一,我党暂时取消政委制度,不少部队都是副司令员来承担政委的职责,所以戴季英本来是过来当政委,硬是被高敬亭改成了政治部主任,这样戴季英的职务就要比高敬亭低,最终还是高敬亭说了算。

  这件事极大地刺激到了戴季英,毕竟戴季英也是肃反狂人,他自己猜到高敬亭想做什么,连忙跟中央派过来的干部一起出走,是为“新开岭”事件。

  到这一步,组织还没有想对他做什么,只是反复要求他东进。徐州沦陷后,皖东成了敌后,当时日寇的重心北部在黄河一线,南部在广州,中部在武汉,因而没留多少部队在皖东,这是一个天赐的发展良机,中央希望第四支队能完成这个使命。

  但,高敬亭内心非常抵触,一方面是不想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大别山地区,另一方面他对组织也有些怨言。

  因此,高敬亭就称病躲在后方,部队让其他人暂带,可坚决不准东进。新四军领导项英、叶挺、张云逸等人先后都跟高敬亭谈过,奈何没有效果。

  1939年1月新四军实权人物项英在致电中央时就说得很露骨:高敬亭仍在现地收编土匪、扩大部队,企图在怀桐庐一带创造根据地,对党及上级使用他认为是限制他发展,因此正对党及军部极不满。

  3月14日,二人再次致电中央:高敬亭显然进步缓慢,对东进至今怀疑,对执行党的路线,态度极差......

  4月18日,中原局代理书记朱理治致电中央,提出解决高敬亭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让他到延安学习,中策是改支队为纵队,让其他同志来当正职,下策是撤销其职务。

  4月21日,项英再发电:高敬亭无改变,近日又想将部队调回后方,曾见廖磊请假。跟国民党在大别山地区的负责人频繁接触,新四军军部对高敬亭已经有了的看法。

  在第四支队连以上干部会上,叶挺宣布中央和军部的指示,全体参会的指战员一致表示服从命令,高敬亭见状也举手同意。

  部队开拔后,叶挺就先离开第四支队,可军长一走,高敬亭又命令第7、9团停止东进。这个态度,就有点严重了。叶挺无奈,绕过高敬亭直接给那两个团下令,部队才勉强继续东进。

  但在5月20日,第四支队发生了一起极为恶劣的事件——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带着两个警卫班叛逃了。

  案子呈递上去时,毛主席批示将高敬亭押赴延安处理,还是想以教育为主,可惜主席的命令没到,事情就已成定局。6月24日,高敬亭被叶挺的警卫班枪杀于肥东青龙场。

  此事是主席心中的一大遗憾,七大召开时,毛主席专门找新四军代表周骏鸣进行了谈话,主席问:那个高敬亭,不杀可不可以?周骏鸣回答“应该可以”。主席点了点头没有再说。

  文件有这么一段:高敬亭同志参加革命后,在坚持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有功的,虽在四支队工作期间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可以教育的,处死高敬亭同志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中央肯定了高敬亭的贡献,认为他可以教育,可严重错误还是存在的。虽然很多层面都有错误,但最大的责任人还是高敬亭自己。




上一篇:相比月初增长近140%   下一篇:中国军舰甚至其他各类船只要想停靠海外相关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