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广马_全马_马拉松_训练
时间:2024-12-15  浏览次数:663

  12月8日广马成绩3:09:56。这是我的第2次广马,也是第9个全马,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首次打破了全马必抽筋的魔咒,必须絮叨一下。

  第1次广马是2023年12月跑的,那是我第2次全马。而首马则是2023年7月六盘水马拉松,成绩3:30:32。

  六盘水,号称中国凉都,但毕竟是7月太阳直射下的南方,凉不到哪里去。赛道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有3个超长上坡,是公认的国内最难跑赛道之一。

  家门口跑马,尽享主场优势,道路平坦,还有全马经验, 那跑起来还不是小菜一碟?因此,中规中矩定个小目标:320!

  前半程还好,耗时1:39:06,但29公里开始感觉明显乏力,配速降至5分以外;32公里后上人民桥就简直是煎熬了,但想着34.5公里处校友私补点就有点小兴奋,边跑边盯着右前方,生怕错过,结果见到清华紫旗不见人。

  这时加油声从左边传来,原来志愿者校友被警察驱赶到了马路对面,便急停横过马路(危险,差点撞到旁边的跑者),与他们击掌。

  36公里后,腿开始抽筋。心想又不是第一次抽筋,六盘水马拉松32公里处就开始抽筋都坚持下来了,这余下6公里应该问题不大,挺住!

  但真顶不住了,得不时停下来拉伸,配速跌落至6分开外,到39公里就以步行为主了,平均配速9分多,遇到二沙岛路边医疗点,干脆躺在地上接受志愿者拉伸!

  说天气太闷热吧,可我在广州生活了30多年,在广州练跑步也3年了,硬说不适应广州天气,那些远道而来的北方跑者呢?丢人丢到家门口了!

  不过,那天真不是跑马的好天气,不少跑者都出了状况,有的甚至倒下了,急救车警笛声不时传来,告诫我们须敬畏马拉松,量力而行。

  一是对电解质缺乏了解。半个月前参加南山半马,资深跑友分享了跑马补给经验,强调电解质的重要性,建议逢补给站必进,我深以为然。广马官方提供的饮料是红牛,我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电解质饮料,尽管很不适应其味道,还是勉为其难逢站必喝,直到反胃。后来才知道红牛并非电解质饮料,这次官方补给真是害人不浅!

  二是缺乏闷热天气阳光直射下跑步经验。平时都是早上跑步, 7点半前结束,虽然生活在广州,其实从未经受过广马跑步环境的考验。

  当然,345完赛也不算太差。这不,本人2024广马报名就凭此成绩直通,毕竟咱有年龄优势(60+)。

  直通广马,所以早早就把赛事列入跑步日程。但近期赛事安排有点多:前有10.27成马、11.3北马、11.10顺德半马,后有12.15南山半马、1.5日厦马,所以广马未列为主要赛事,目标是轻松完赛。

  北马PB消耗那是相当大,休息3天后才备战广马。11月10日顺德半马算是一次长距离训练, 17日再安排一次30公里,随后三周时间调整状态就可参赛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 11月8日蘑菇中毒打乱了所有计划,洗胃、急诊室吊瓶,直到11月20才算基本恢复,元气大伤,体重和最大摄氧量都下降不少。所以改为跑一休一、甚至跑一休二,多吃一点,偶尔穿插游泳作为交叉训练。

  跑马两年来每逢全马必抽筋,都发生在30公里之后不久,像魔咒一直困扰着我。这可不是健康跑法,也非长久之计。当然,全程慢速也许能解决抽筋问题,但会少了很多乐趣。

  何不尝试一下负配速(或叫负分割,negtive splitting)?即先慢后快,渐进加速。换个说法就是:前期悠着点,中期稳扎稳打,最后随便折腾。这个我喜欢!

  说干就干,先在手表上创建了一个训练 “广州马拉松”,将全马(我通常多跑约400米,取42.6公里)分成0-3(热身)、3-20(前半段)、20-32(中段)、32-42.2(尾段)、42.2-42.6(冲刺)等5段,每段设置不同的心率(配速)范围,超出即报警提示。

  3-20:心率148-163,对应配速4’40-4’50(配速为估算值,非控制参数,下同)。

  12月7日参加校友组织的补碳晚宴,交流跑步心得,并剧透了本人负配速计划,计划成绩320左右。约定6:45(6:55日出)在集结点附近的市长大厦合影。

  天气预报12月8日气温为11-20°C,本人跑马时段(7:30 – 11:00)气温为13 -17°C,非常友好。

  6:50合影结束即赶往集结区,更衣,服用能量胶、盐丸后存包,过安检不久即被发哥(胡胜发,自动化81级)拍肩。他风尘仆仆,显然没赶上集体合影。发哥执掌一家上市公司,并在最近29天内跑4个全马,不服不行!

  到达A区离起跑只有十多分钟了,所以没有加入仍在转圈跑着热身者的行列(后果就是热身不足!应该加入的),径直走到静候起跑队伍尾部(因不追求成绩,没有挤到前几排抢占有利位置),原地热身等候。

  7:30发令枪响后29秒我便到达起跑线,左转至天河路后依然拥挤,但配速提升到450,右转至体育东路拥挤大为缓解,人流整体移动仍在加速,第1、2、3公里用时分别为4’44、4’32、4’27(手表数据,下同),大大快于预期配速,但由于体感还相对轻松,所以没有减速让道,继续随着大队伍的节奏前行。

  好在策略是按心率设计的,配速只是一个期望值,无需调整计划,后面就凭感觉找到一个能维持的配速,按制定的心率区间分段执行。

  12公里处右拐往猎德大桥辅路再折返上桥是广马的第一个上坡,适当微调步伐,保持心率在设定的区间,随后的16公里处、21公里处两次穿行磨碟沙隧道、26公里处中大北门隧道也都波澜不惊,正常速度平稳通过去年特别吃力的人民桥后,直奔34.5公里处校友私补点。远远地看见前方清华粤跑紫色旗子迎风招展,便早早偏离跑步队伍,一路与观众击掌,不时挥舞双臂,狠狠的摆了几个Pose才罢。

  来到去年开始抽筋的36公里处,感觉比较累了,但还能支撑,37.5公里处的二沙岛引桥略微加速通过,因为小蜜蜂还在前面的38.8公里处等着呢。见面打卡一张,离终点就不远了。保持状态至42公里后,来了一段形式大于实质的200米冲刺。

  3:09:56完赛,大大快于预计中的315-320,当然也比设想的更累,好在顶住了,全程没有抽筋。这是第一次无伤全马!

  我理解,负配速更像是一种理念,即前半程要稳一点,将后半程困难预计得充分一些,并预留足够的体力,保障可持续。

  体感、心率(我用心率带)比配速更可靠。不必过分纠结配速数据,因为配速干扰因素较多,如路况(坡度、弯道、折返、湿滑)、拥挤、补给、上厕所等, 而体感、心率反馈更直接、更有效。




上一篇:倒计时两天!广马博览会首次向公众开放选手期待拉满   下一篇:何守正黄瑜娴到底是个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