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才是硬道理又是个什么梗?
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663

  2021年春,大别山到处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又到户外观光游览的好时节。河南籍摄影爱好者王天定,在4月19日这天背起相机,直奔新县境内的箭厂河。他既是摄影圈资深的“发烧友”,又是大别山红色历史爱好者,早已研读过当地着名烈士吴焕先的事迹,也知道他的故居在当地政府重视之下,已得到修缮完善,并开始向游人开放。所以王天定决定到箭厂河一趟,利用参观吴焕先故居的机会,缅怀一下这位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吴焕先故居位于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境内,这是属于“黄麻起义”策源地的核心区域,是一个村村有英烈火,户户出红军的地方。在吴焕先故居之内,不仅刊载有烈士的生平事迹,而且用一些实物和许多照片,印证了他的丰功伟业。王平定认真参观,仔细浏览,生怕漏过某个重要细节。看来看去,突然发生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在拍照的时候,他突然遇到一个老人,年龄70岁左右,从衣着看应该是个农民。王平定很好奇,心想这大年纪的农民伯伯,居然也对红色历史感兴趣呀,于是上前攀谈。可两人并没有说上几句话,现场气氛陡然紧张,王平定大叫一声:这不可能。

  好心上前与老人攀谈的王平定,到底听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看起来非常忠厚老实、朴实无华的长者,又到底给王平定说了哪些令人无法相信的事?

  原来这位突然出现在王平定面前的老人,在与其攀谈的时候,不仅自称是这间房子的主人,而且还略带自豪地告诉王平定,他就是吴焕先烈士的嗣孙。

  说他是房子的主人,王平定绝对相信,也不可能反驳。可说他是吴焕先烈士的后人,王平定怎么也不会相信。因为常识告诉他,面对敌人的疯狂大屠杀,吴焕先一家人早已灭门绝户,属于世人皆知的“满门忠烈”。王平定自认为自己是懂历史的人,是了解大别山红色历史,他自信自己真正了解吴焕先的生平事迹。自从吴焕先参加革命并成为大别山红色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后,他家里前后三次遭受国民党反动疯狂大屠杀,许多人早已倒在血泊中。

  在王平定的认知世界里,在许多愿意关注大别山红色历史的读者心目中,吴焕先一家人早已满门忠烈,哪里还会有后人存在呢?所以对老人自称是吴焕先后人的话,王平定并不相信。由于老人说的话,突然打破了他早已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所以王平定的情绪有些激动,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开始耐心听老人讲那些早已过去许多年的陈年往事。

  吴焕先一家早已满门忠烈,老人坚称自己就是吴焕先后人,甚至还对天发誓。那么这位老人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王平定不了解真情的真相,还是老人在哗众取宠、胡编乱造?为什么王平定起初不愿意相信,甚至大声反驳,但后来又认可了他的观点呢?

  在大别山地区的河南省新县、湖北省红安县交界处,吴焕先是家喻户晓的红军英烈。他于1905年出生在箭厂河乡的四角曹门,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与调整,其户籍地原属黄安(今红安)县紫云区管辖,现在隶属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但是无论行政区域如何调整,吴焕先故居所在地的那个自然村塆,仍然被当地人称为“四角曹门”。

  在当年,吴焕先的家很富有,不仅拥有田产,而且建有宽宅大院,在镇上还有杂货店。虽然不一定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豪门巨富,但在当地也属人人皆知的小康富裕之家。吴焕先能够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行列,的确不一般。

  吴焕先是在麻城境内的桑蚕学校读书时,受麻城最早的共产党员王幼安的影响,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王幼安是共和国大将王树声的堂兄,也是王树声的革命引路人。从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情况看,吴焕先的确有非凡之处,常人的手指都是三节,但他的手指却是五节,整个手掌既长且大,人也长得高高大大的,说话办事总显示出与常人的不一样。

  吴焕先从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让人匪夷所思。他在自己堂屋的神龛处,工工整整地贴上一张长满络腮大胡子的人像。父亲骂他是神经病,不该把外国人的像贴在本该贡奉祖宗的地方,可他却说:这是能领导全世界人民过好日子的人,名叫马克思,如果大家能照他说的话去办事,准没错。

  前有王幼安的思想熏陶,后又受红安北乡建党负责人戴克敏、戴季伦的正面引导和介绍,吴焕先于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箭厂河一带劳苦大众的灵魂人物。他不仅是箭厂河一带最早的共产党员,而且在这里创建了诸多第一。这里的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支农村党支部、第一支革命武装,都是由吴焕先亲手建立的。他所创建的“三堂红学”,不仅是当地最早的革命武装,而且也是大别山地区出现的最早的革命武装。根据官方论证的结果,红四方面军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吴焕先的“三堂红学”。

  吴焕先的革命行动,当然会触动土豪劣绅的核心利益。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势和利益,这些残酷无情的反动者,暗地里联起手来,举起屠刀多次向吴焕先家里扑来。

  1926年11月,在当地最大恶霸地主方晓亭授意下,黑恶势力的一群爪牙,在携带有钢枪杀手的助威下,突然包围了吴焕先的家。一场惨酷无情的大屠杀,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伴随密集的枪声和屠刀的寒光,吴焕先家里有许多人当场倒地,血流成河。事后清点发现,他的父亲、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全部当场牺牲。面对敌人的追杀,抱着侄女的大嫂无路可走,跳入门前水塘最终溺亡,唯有妈妈和大弟,二嫂和侄女四人侥幸脱逃,吴焕先本人因当天外出组织秘密活动也侥幸于难。1927年3月18日,《汉口民国日报》曾对此血案进行过这样的报道:”吴焕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杀尽。“

  1927年12月初,黄麻起义被敌人镇压,在起义诞生的”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遭受重大挫折,总指挥潘忠汝和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场牺牲,鄂东军余部在副总指挥吴光浩的带领下,被迫转移到木兰山打游击,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和骨干区的紫云区箭厂河乡一带,顿时陷入到血腥的白色恐怖中,许多革命者被捕杀。

  为了抓住吴焕先,敌人费了许多坏脑筋,也想了许多坏主意,但仍然难以达到目的。于是敌人在吴焕先的家乡,抓住了一些同情和支持革命的人,想以此为筹码引诱吴焕先自投罗网。为了既不让其他人受牵连,也断掉敌人的非分之想,吴焕先在悄然给妈妈安排好潜藏地后,亲手点上一把大火,将自家的房屋烧了个精光。接着想办法处掉了给敌人告密的人,然后给敌人的首领送去信件,告诉他如果不放回那些无辜者,将灭掉他家里的所有人。敌人被吴焕先誓死如归的气势吓倒,被迫放掉了无辜者。

  1928年春,吴光浩率工农革命军第7军打回黄麻起义老区,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很快就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第一块根据地。从此大别山革命运动进入新篇章,根据地由小及大,红军由弱到强,革命烽火迅速燃遍整个大别山。吴焕先也由一个单纯的乡村革命青年,一路成长为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政治部主任。作为本土涌现出的优秀人才的代表性人物,吴焕先是最早成为方面军总部领导层的当地人,这也从侧面昭示他真的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1932年10月,由于张国焘盲目自大,进而犯了指挥错误,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开始西征。吴焕先奉命留守大别山,开始担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领导当地的地方武装继续坚持斗争。

  为了整合大别山所有地方武装力量,以共同应对主力红军离开大别山后的危局,当地最高党组织即中共鄂豫皖省委,在书记沉泽民的领导下,决定重建红25军。省委任命吴焕先担任军长,从此这里进入红25军坚守大别山,确保红旗不倒的关键时期。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军长由徐海东担任,吴焕先改任政委。由于吴焕先组织得力,指挥得当,而且办事公正、作风正派,深受广大将士喜爱,被大家公认为红25军”军魂“。

  凡了解红25军战史的,早晚总会有机会听到这个传说。曾有记者采访开国上将许世友,问他最佩服的人是谁许世友张口就答:韩先楚。同样的问题,记者又跑去问开国上将韩先楚。韩先楚不加思索,立即脱帽致敬:吴焕先。

  据说许世友敬佩韩先楚的原因,在于他有勇有谋;而韩先楚无限推崇吴焕先的原因,在于他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军政双全。许世友的革命经历与红25军无关联,韩先楚则是从红25军走出的着名战将,他对吴焕先的评价,可以代表所有从红25军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士的心声。专门研究红25军军史的党史专家卢振国说:吴焕先是红25军当之无愧的“军魂”。

  红25军重建后,相继取得郭家河(今新县陈店乡)、潘家河(今麻城北部)、杨泗寨(今麻城与新县交界处)三次战斗胜利,令敌闻风丧胆,但由于时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沉泽民,在当时出现了判断错误和错误决策,同时继续坚持张国焘的”肃反“政策,导到红军在七里坪战役中再次遭受重创。红军主力被迫离开鄂东北,转战至皖西一带打游击,鄂东北地区再次出现疯狂的白色恐怖。

  敌人为了斩断红军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开始强行在大别山地区推行罪恶的“移民并村”计划。吴焕先的妈妈既年老体弱,又故土难离,就乘敌不备偷偷地藏身在自家早已被烧毁的那些残垣断壁中,结果被活活饿死。他二嫂被敌人抓住后,投入到类似于集中营的安置点,因长时间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身体饱受摧残后在”集中营“因病去逝。除此之外,在1926底的那场灭门案中幸存的三弟和侄女,在敌人强行推动“移民并村”计划的过程中,不幸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再次经过这次空前大劫难,吴焕先一家10余口人,至此唯独剩下他一人。

  可能有读者会问,吴焕先曾结过婚呀,他不是有妻子吗?他妻子不是曾经曾有身孕吗?是的,根据党史专家细心考证,吴焕先的确结过婚。妻子名叫曹干仙,是他亲密战友、黄麻起义领导人曹学楷的亲妹,而且曹干仙的确怀过身孕,但令人心痛的是,曹干仙连同她肚里的孩子,因为敌人封锁的原因,竟然因饥饿和劳累,饿死在给吴焕先送粮后的归途中。

  这个事情发生在1933年春夏时节。当时红25军围攻七里坪,虽然已经打了很长时间,但久攻不下。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缺粮时期,而省委领导人又不愿意撤围,导致红军部队发生饥荒。在老家与婆婆相依为命的曹干仙听说后很着急。尽管她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很辛苦,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但她担心吴焕先没有饭吃,便外出乞讨,好不容易筹集到一袋“百家粮”,便长途跋涉给吴焕先送去。吴焕先军务繁忙,正组织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见她呢?只好打发警卫员将她送下山。到了山下曹干仙只好独自一个沿路返回,但不幸就此发生。第二天山下就传来叫吴焕先肝肠寸断的坏消息。有人在荒郊野外,突然发现了怀有身孕的曹干仙的尸体。从她临终前仍保留着的一手抓起野草往嘴里送的姿体动作看,应该是死于饥饿和劳累。

  这就是红军高级将领、被誉为红25军“军魂”的吴焕先及其家庭的悲惨一页。妻子曹干仙饿死后不久,妈妈和二嫂又相继去世,三弟和另一个侄子又不幸失踪,可能早已身遭不测,吴焕先再无至亲,他也没有再娶。其实,后来也曾经有人好心地劝他再娶一房,以便传宗接代,可吴焕先自己认为,像他这种已把精力全部献给革命的人,在革命没有成功前,根本就不配结婚,否则只能是害了别人。

  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吴焕先和程子华、徐海东等人,率领已经再度强大起来的红25军告别大别山,开始走上战略转移的长征路。在红军长征史上,红25军曾经创造过诸多奇迹。它最晚出发,但最先抵达陕北。其他几支红军部队,在长征中都遭受过重创,战损极其严重,唯红25军人数不降反增。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其他几路红军总是被迫不停地寻找去路,唯有红25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了陕南根据地。为了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红25军居功至伟,吴焕先贡献多多。

  红25军长征路线军最终抵达永坪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并按中央指示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不仅后又与中央红军会师。在接见徐海东、程子华等红25军领导干部时,毛泽东详细听取了有关吴焕先革命经历和英雄事迹的汇报。最后,他由衷地称赞:“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广大将士喜爱,又是功勋卓着的高级将领,竟然不幸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这个巨大的不幸发生在1935年8月21日,地点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的四坡村。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吴焕先牺牲的那一天,离红25军长征胜利,仅仅只有28天时间。只要再坚持28天,吴焕先就可以亲眼看到长征的胜利,可是罪恶的敌人不仅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且在红军不得不离开四坡村之后,居然对其毁墓掘尸,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那一天尾追而来的敌人,利用山洪突然暴发,红军被自然灾害分割在河流两岸的机会,突然向红军发起疯狂进攻。为了救援徐海东带领的后卫部队,吴焕先率部重新杀了回来。尽管红军主力已经被山洪分割,尽管敌强我弱,但背水一战的红军后卫部队顽强反击,视死如归,最终打败了敌人。但遗憾的是,在追击逃敌过程中,身先士卒的吴焕先突然中弹倒地,血撒疆场。据当时的现场目击者后来回忆,徐海东组织人员连夜将他的遗体转移到安全地带,亲自为他洗尽满身的血迹,再入检安葬,据说当时竟然洗红了几大桶血水。

  自从吴焕先不幸牺牲,他在红军部队的战友和原籍地的亲朋好友,一直以来都认为吴焕先的所有至亲,已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全部献出了宝贵生命。于是关于”军魂“吴焕先不幸绝户无后的传说不径而走。即使到了现在,由于自媒体兴起,一些人根本不了解实情,又喜欢道听途说,而且对半路得知的小道消息又不加甄别,导致以讹传讹的资讯大量充斥网络,进而误导他人。

  那么满门忠烈的吴焕先及其家庭,是否有幸存者存在?已经为中国革命牺牲生命的吴焕先夫妻2人,是否仍然有后人传世?王天定在参观吴焕先故居时偶然遇到的那个老人,是否真的就是吴焕先的后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祖国开始走上欣欣向荣的道路。就在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开始奋力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地处大别山深处箭厂河乡境内的四角曹门,突然出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个饥肠辘辘的流浪汉,突然出现在这里,四处寻找当地的那些知情人,可他最终一无所得。在漫长的战争年代,这里曾遭受敌人无数次血洗,不仅无数的村庄被摧毁,人口也大量被屠杀,幸免于难的少数人,也大都离井离乡,早已外逃。这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想在这里寻找到当年的知情人,无疑比登天还难。他在这里能够碰到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后来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流浪汉无计可施,又不愿意放弃,只好鼓起勇气走进乡政府。他希望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求得一些帮助。

  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耐心听完流浪汉的自述,大吃一惊,赶紧将他的情况向上汇报。领导得知后很重视,马上组织力量分路外出调查取证,其结果令人瞠目结舍:这个流浪汉的身份极其特殊,他居然就是吴焕先当年失踪的那个亲弟,他就是曾经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体的吴书先。

  吴焕先亲兄弟共有五人,他排行第三,吴书先居四。2个哥哥和1个弟弟早在1926年冬天的那场血光之灾中,已随父亲一起倒在敌人屠刀下。吴书先当年虽然幸免于难,但因当地政治环境恶劣,屡遭敌人摧残,为躲过敌人追捕,他在敌人“移民并村”的那一年,悄然走上外逃他乡的乞讨路,目前辗转最后流落到江西境内,然后在好心人帮助下,才暂时找到一片安身立命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他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于是想到自己的老家也应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吧。于是他下定决心,还是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因为箭厂河乡的四角曹门既是自己的根,也有无数亲人的英灵需要自己守候、祭拜。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流浪在外几十年的吴书先,终于回到自已的老家,终于在自家祖宅的旧址上,重新开始重建家业,娶妻生子。于是,吴书先突然回乡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周围十里八乡知道当年实情的一些老人,无不泪眼婆娑。大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交口称奇:“真是老天有眼,原来老吴家并没有绝后!”有的人甚至自发买来鞭炮,庆贺吴书先回乡传承家业。

  吴焕先是当地最有名的烈士,在全国的党史和军史界也相当有名。他虽然早已牺牲数十年,但当地人无不引以为傲。在失踪数十年后又突然回乡立业的吴书先,为自己有这样的哥哥倍感自豪。在他结婚生子后,他与当地吴氏族人商量,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按当地习俗,将自己的长子吴世治,过继给吴焕先,以圆自己帮助哥哥传承血脉的意愿。

  1979年,吴书先因病不幸去世,但当地的吴氏家族并没有忘记当年的约定。后来当吴氏家族续编宗谱时,正式将吴世治的名字,录入到吴焕先的英名之下,同时载明其为吴焕先嗣子。

  从血缘关系看,吴世治是吴焕先的亲侄;但从宗族世系传承的角度看,吴世治就是为吴焕先传宗接代的嗣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吴世治其实就是吴焕先的儿子。

  吴世治究竟是谁?他现在到底在哪里?在吴焕先故居,与摄影爱好者王天定偶然相遇的那位老人,其实就是吴世治。

  通过老人的讲述,喜欢大别山红色历史的王天定开始向老人道歉:对不起,我开始并不了解这些情况,多有得罪,请您原谅。他接着又对老人说:今天这趟来得值,收获大,居然亲眼看到了革命烈士的后代,我要给您点赞;您能够死里逃生之后再次回到这里,给这里最有名望的烈士守灵护宅,传宗接代,令人敬佩。

  在摄影圈,王天定颇有名望。他举起相机,不停地给吴世治老人拍照。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想用自已的相机记录这些与红色历史有关的人和事,再通过互联网络告诉给其他同样爱好大别山红色历史的人。通过王天定的相机,我们惊喜地发现:红25军”军魂“并没有被灭门绝户,吴焕先及其家庭其实仍然有后人传世,他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当年的祖宅之中。

  吴焕先地下若有知,定会笑慰九泉。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吴焕先的杰出贡献。1985年应有关方面邀请,曾与他在大别山并肩作战3年的徐向前,为即将举办的吴焕先牺牲50周年纪念大会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2009年9月10日,他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地方政府不仅出资恢复了其故居,而且每年为其嗣子发放3万多元的补助。




上一篇:有关上帝之手干红葡萄酒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大小爱吃蔡康永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推荐内容